第143頁
興洛倉的舊址,曾經埋沒在荒野之中,沈括查閱地方府志,諮詢故老,找到了唐時的黑石關渡口。
史料記錄,其對岸,便是興洛倉。
雖然經過唐末戰亂,興洛倉早已經毀於兵火,但是那些大型的倉坑,竟然還能用!
整個倉城,東西長達一千米,南北寬達三百五十米,倉庫是窯式,上層建築已經完全消失,只留下了外徑十七米,內徑十米,深達十米的巨大倉坑!
一個這樣的倉坑,能夠存儲五十萬斤的糧食,而這樣的倉坑東西成行,南北成列,多達七百座。
能夠修復後投入使用的,尚有五百!
而且倉城的西側和南側,還有隋唐時期開掘的漕渠,修復之後,漕船可以直接運送到這裡。
這功夫省大發了,沈括立即上書趙頊,請求修復興洛倉漕渠,修復倉庫,一個倉庫能裝五千石,整個倉城能夠裝下兩千五百萬石糧草!
對於這種大半在地下的倉庫如何保持乾燥,沈括也研究了古人的方法,大坑挖好之後,先用火在底部燒烤,然後在避免塗抹青膏泥,之後鋪設木板,釘上木樑,鋪設木板,加上草蓆,然後存放糧食。
窯口用了特殊的夯土加固,上面會蓋上泥牆瓦頂,周圍開出水溝走水。
不過那是唐代的辦法,如今大宋有了魔芋膠,地丁膠,水泥,防潮走水的措施肯定比隋唐好上無數倍。
經過招標,這個單被四通工程司拿下,如今第一批五個倉庫剛剛修建完畢,第一批漕糧就到了。
蒸汽機轟隆隆地響了起來,帶動了長長的皮帶滾子,守倉的庫丁們將船上的糧食裝入麻袋,然後丟到皮帶上,糧包就被皮袋帶著向坡上自動行去,看得漕丁指揮瞠目結舌。
老子……老子這還想去洛陽呆幾天,好好安撫幾個小娘子,吃吃羊羹泡饃的……
這尼瑪,看來半日就能將漕糧卸完!
沈括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在鍋爐的黑煙和水蒸氣裡邊,手裡邊搖著鵝毛扇子,一副得道妖人的做派:「諸葛孔明木牛流馬,能過此否?」
邊上倉大使是個右班出生的軍頭,馬屁滔滔不絕:「學士智計高絕,我看就不輸那諸葛亮一頭!不過……洛口那邊炸出的那些窯洞怎麼辦?」
沈括表情僵了一下:「那邊冬暖夏涼,就闢作軍器修繕的工坊,堆放軍器軍資!」
軍頭笑道:「那也不錯,既然冬暖夏涼,我就給學士也置辦一區,作為歇息之所。」
沈括嚇得鵝毛扇子都差點掉了,冬暖夏涼那是為了妥善保管炸藥和猛火油,你安排我住在火藥桶的旁邊?
「此議休提!本官清正廉潔,豈可貪圖安樂?既然陛下命我提舉興洛倉,衙署當然必須安置在倉城當中!」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
中牟,官渡。
扁罐和王彥弼跑了過來:「爹爹,姨父,我們發現了一大窩的蘑菇!」
蘇油將魚竿一丟:「對喲!昨夜暴雨,現在林子裡的蘑菇應該很多呀,釣魚是個錯誤的選擇,應該跟你們去撿蘑菇啊!」
張敦禮問道:「那這桶魚怎麼辦?倒掉?」
蘇油說道:「交給軍士打理,烤魚滋味也挺美的。」
來到林子邊,蘇油還是給自己換襪子,換皮鞋,然後取了一根小木棍,在倆娃肩膀上壓了一下:「相互檢查裝備。規矩還是要講的,遇到過山風,媽都救不了你們。」
看了一下倆娃身上還算齊整,蘇油取過一個背簍:「走,采蘑菇去嘍!」
現在的生態可不是後世能比,只要是原生林,基本都是蘑菇遍地。
但是這東西敢吃的人不多,除了幾種脆硬的蘑菇,其餘如見手青,牛肝菌那些,一般農家孩子還真不敢亂撿。
這就便宜了這一家子,剛進林子不久蘇油就大呼小叫:「這裡這裡,哎喲好大一窩,扁罐彥弼,這裡有一窩雞油菌……」
就聽扁罐在遠處喊:「爹爹你自己摘吧,我們在挖三把菇呢!」
不到半個時辰,一大兩小的籃子就全都裝滿了。
蘇油不禁嘆氣:「一兩天過後,這一林子的蘑菇就會全爛了,真可惜……」
蘇家人料理蘑菇很厲害,不過現在處理來不及,蘇油就將三把菇之類脆嫩的蘑菇挑出來,其餘的招呼軍士們洗刷乾淨,給大家烤著吃,其餘撕成小條,切片,下鍋炸了一鍋蘑菇油。
烤魚用了香料和水邊采來的香茅,用錫箔折成一個扁盤子,淋上茶油,放入三把菇和野蔥段翻炒,什麼都不用放,就加一點鹽就很香了。
兩道菜滋味很足,將公主府帶來的冷食全都比下去了,女眷們那邊都忍不住打發侍女們過來多要了幾盤。
韓嘉彥是第一次參與蘇家這樣的野餐會,對蘇油打魚摸蝦采蘑菇的能力大為驚訝,夫子少也賤,故多能,原來少保也不差!
蘇油遞給他一條燒烤鯽魚:「刺多,吃的時候小心點,叫你出來便是放鬆放鬆,天天拘在可貞堂刻版,背都會駝的!」
大家一起玩到了申初,這才收拾起來,重新上路。
車隊離開了官渡後,便拐上了另一條路,沿著另一條清清的河水,轉向西南。
一路行來,蘇油不忘給兩個孩子普及知識。
歷史上這裡乃是鄭汴的分野,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