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朕在深宮,也知道此次河情的危急程度。」
「改官制,是我朝的大事,蘇頌和畢仲衍那裡奏報,唐六典即將修訂完畢,大部已經在付版了,加上畢仲衍的《備對》三十卷,合理的,中書能採用的,也要採用,此事輕忽不得。」
「王相公擔憂國事,也是拳拳愛民之心。這段時間裡,除了軍機處這邊辛苦,相公那邊,也很辛苦。」
「河情這邊的具體細節,怕是精力有限顧不過來,還是先回六朝會要編修局,主持朝政和官制的大事要緊。」
「關於河情這些勞力的細務,中書那邊,相公掌總就行,具體的,還是讓蔡確,章惇他們體健年輕的來吧。」
王珪心中對趙頊簡直感激涕零,這個台階要是還不下,那就真的要給僵死了:「臣領旨。」
送走了王珪,趙頊看著地圖不由得一陣煩悶:「登極這麼些年,有幾個好年成?難道真是朕寡德昏庸?」
嚇得眾臣趕緊躬身施禮,蘇油說道:「陛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趙頊揮揮手:「這些安慰話我聽夠了!」
蘇油說道:「陛下,那臣換一個說法,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華夏農耕,一豐,兩平,兩欠,乃是規律。」
「陛下自登極至今,豐年我們不去說它,平年現在我們能讓它接近豐年,欠年我們能讓它接近平年,這就是千古以來未有過的大成就。」
「這是因為連年災禍,大宋從上到下殫精竭智,盡心竭力,才換來的成果。」
「而從歷史階段性來說,一段時間的災禍密集之後,也必會有一段時間的連年豐登,最終將豐欠的年歲,重新拉回到平均數上來。」
「這就是《易》經所謂的剝極而復,否極泰來。我們不但要知道天命可畏,同樣要知道天行有常。」
「我們當然不能以此為藉口而懈怠。在艱難的日子裡,我們當然要活得更加努力。但是臣堅信,熬過這最艱難的時光,大宋的好日子,就會到來。」
「今年除了河北之外,陝西、蜀中、荊湖、兩浙、南海,盡皆大熟。大宋努力到現在,已經具備了均平飢年的能力。」
「如果此次陳昭明計劃失敗,臣自當引咎貶謫,但是,臣不希望陛下因此而失去信心。不要像漢武帝那樣耽誤二十年,以致於赤地三千里。」
「如果上蒼對我們的努力還不滿意,那麼,我們就用更加倍的努力來讓它滿意!」
「今年的工期太緊張,曹村諸埽七十年一遇的抗洪級別都頂不住的話,明年,我們便將之增高到能抗百年一遇!」
「河,我們必須治理好;河北,我們必須還百姓以安寧!這是朝廷欠他們的!」
陽光從大廳外照了進來,斜射到廳中的大地圖上,一個個地名,一條條山脈,一道道河流,變得異常清晰。
趙頊的眼神,隨著陽光,也變得漸漸的堅定。
是啊,黃河,還是那條黃河;可大宋,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大宋!
「報——河情急報——曹村諸埽未決,宣房封堵在即,鄆州無恙,洪峰已至大名府——濮陽守住了!守住了!!!」晁補之在門口拋下自行車,以大三元絕不應該有的身姿,一溜煙跑了進來。
「守住了!」軍機處內一片歡騰,所有人都興奮莫名。
要不是有趙頊在這裡,那一幫子理工學院娃子們的花樣,絕對會將外廳鬧得一塌糊塗。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
蘇油接過奏報,對趙頊朗讀起來。
「判都水監,罪臣宋用臣昧死上奏:
乙酉,水過汲縣,皇家理工學院、都水監河情司,所測水情,較高元豐六月丁酉日,六尺三寸五分。
曹村諸埽,所可抗衡者,唯四尺五寸,以數相計,曹孫必決。
判司天監陳昭明省察河圖,議分洪瓠子河故道。
眾尚遲疑,然事機煎急,乃行專斷。
攜皇家軍事學院炮三班,百里促奔,炸開宣防殿渠。
丙戌,寅初,渠粗闊十步,水即大至,決潰而下,激盪滔洶。
卯正,潰至開廣五十步,深一丈八尺三寸。
水勢既分,澶堤得保。
用臣待死曹堤,水退之刻,已沒裳裾矣。
洪峰過濮陽,乃重塞宣房口,然水勢矢急,未可猝制。
皇家軍事學院學子,海豐侯錢穀,駕夔州號冒死中流,沉舟決口。
西漢郭昌之後,安利軍巡河勇敢郭孝,先備石料漕船於堤側,乃以鐵鎖,連船縱下。
鎖挽夔州號桅,並沒,宣房乃塞。
臣等惶虧,唯力督宣房河工,以為彌補,並待朝廷遷謫。
掘堤之罪,未敢欺隱,書達御前。」
「好!」趙頊站起身來:「罪什麼罪?!好得很!朕要重賞功臣!」
「陛下!」卻是蘇油和蔡京同時拱手。
趙頊滿臉都是興奮之色:「明潤你說。」
蘇油躬身道:「陛下,這只是都水監一面之詞。而且決堤行洪,不經上報批覆,行事也過於驚世駭俗。」
「奏章所言是否屬實?曹村埽得保,是否和分水行洪有必然關係?陳昭明之策,是否就一定是當時唯一處置?這些問題,皆未確然。」
「因此功賞還請陛下暫時緩一緩,現在,應該由三司,中書,樞密院,檢察院,抽調人手,組成聯合調查小組,查明此事!有過,必罰,有功,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