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85頁

    靠,這也太瞧不起人了。

    蘇油剛剛在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有了這一千五百萬貫的投入,戶部的資金壓力就會大減。

    以後戶部的投入就拿去花在那些費力大見效慢的治河水利修城造路上,趙煦這一千五百萬貫就拿去搞見效突出的工礦、大廠、造船、貿易。

    這是皆大歡喜,而且蘇油很有把握,不說別的,如今登萊兩州一年產金才不到萬兩,有了投入,僅膠州半島上的黃金開採,加上四路發展銀行的貨幣發行權,都足夠撈回這筆投資。

    除了黃金還有鐵,邢州磁州兗州徐州鄆州,都在四通礦冶司的勘探圖紙上,如今才剛剛弄了徐州和鄆州煤鐵基地,剩下的都沒來得及搞,主要是怕過度刺激了遼人。

    在蘇油剛剛穿過來的時候,山東鐵占了整個大宋鐵產量的四分之一強。

    還可以發展鹽田,春秋齊國就是靠鹽鐵強盛的。

    如今的鹽業有一種副產品,就是從海水造鹽完畢的苦鹵當中,能夠通過氯氣分離吹出,再通過酸析得到一種元素——溴。

    當然純溴對於今天的宋人來說用處不大,不過溴鹽如溴化鈣和溴化納是好東西,能夠讓水變成稠密的化合物,用作鑽井液。  

    正好那裡的千乘、渤海有油田。

    還有溴甲烷,將海水溴素與硫磺混合製備溴化硫,再將溴化硫滴加入甲醇中蒸出反應物而得溴甲烷氣體。

    這個東西有劇毒,但是非常有用,通過熏蒸溴甲烷氣體,可以殺滅農田、磨坊、糧倉、土壤、木材裡邊的害蟲和細菌。

    正好那裡又是木材進口基地和港口造船基地,對溴素的需求量極大。

    除了供應河北,今後各地糧倉的地位越來越重,在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現之前,溴素需求量還是會居高不下。

    物以稀為貴,這東西現在還剛剛在化學院摸索出工業製備流程,一旦投產就會供不應求。

    膠州半島地區也是很好的海鹽和溴素生產基地。

    不過這些現在沒必要說出來,蘇油笑道:「要保本的話應該問題不大,除了農桑、鹽業,再稍微加大對高麗和日本的貿易應該就可以了。」

    文彥博看向李常:「李尚書,還有什麼意見嗎?」

    李常能有什麼意見,他現在的職責基本就是會計,方向性的東西他是真不會,點頭道:「如此便無異議。」

    「好。」文彥博讓蘇轍將會議紀要交過來,提筆簽名:「那就抓緊簽字,簽完去請見太皇太后。」  

    十月,丙子,高滔滔同意了三省樞密議定的河北發展計劃,命漕司押送上海務金銀一千五百萬貫前往大名府,成立四路發展銀行。

    駁回了高士林同時修造南北兩個方向鐵路的建議,先集中修建鄭州到河間的鐵路。

    壬申,遼國耶律洪基返回上京,發粟賑上京、中京貧民。謁二儀、五鸞二殿,出太祖、太宗所御鎧仗示燕國王延禧,諭以創業征伐之難。

    己卯,遼國集兵五萬,討伐完顏女直。

    十一月,乙卯朔,禮部言:「將來冬至節,命婦賀坤成節,例改箋為表。」從之。

    朝廷欲起范鎮,欲授以門下侍郎,鎮雅不欲起,又移書問其從孫祖禹,祖禹亦勸之。

    鎮大喜曰:「是吾心也。凡吾所欲為者,今已為之,何復出也!」遂固辭。

    表曰:「六十三而求去,蓋以引年;七十九而復來,豈雲中禮!」卒不起。

    命提舉崇福宮,數月告老,以銀青光祿大夫致仕。

    戊午,起居舍人曾肇並為中書舍人,仍充實錄院修撰。以蘇元貞御史中丞,仍兼侍讀。

    以邵伯溫東行之功,遷翰林學士,太常少卿。  

    以錢勰知開封府。

    御史中丞蘇元貞初視事,與侍御史王岩叟同入對,帝指舊殿屏風諭元貞曰:「用卿作中丞,不由執政。以卿骨鯁不避權貴,先帝知之,書名於屏側,如朝政闕失,卿等當極言之。」

    三省奏立經義、詞賦兩科,從之。

    命翰林學士蘇軾、翰林承旨鄧潤甫發策試館職。

    二人擬進之後,高滔滔選了蘇軾的命題作為試題。

    結果引發了蘇油入相以來的第一次政治風波。

    左正言朱光庭上書彈劾:「學士院試館職策題云:『欲師仁宗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舉其職,或至於偷;欲法神考之厲精,而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流入於刻。』

    又稱:『漢文寬大長者,不聞有怠廢不舉之病;宣帝綜核名實,不聞有督察過甚之失。』

    臣以為仁宗之深仁厚德,如天之為大,漢文不足以過也;神考之雄才大略,如神之不測,宣帝不足以過也。

    今學士院考試官不識大體,反以偷刻為議論,乞正考試官之罪。」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

    這道策試題很有意思,也很有難度,用的是趙煦這個小皇帝的語氣。  

    意思是說現在想學仁宗皇帝忠厚吧,又害怕百官因此懈怠,不勝任職務,至於竊祿;想學神宗勇於進取吧,有怕監察官不明白真正的用心,對百官過苛。

    然而漢文帝也寬宏,卻沒有聽說臣下有怠廢職守的;漢宣帝講求名實相符考核嚴格,也沒有聽說有督察過甚的錯誤發生。

    大家來就這件事情,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朱光庭之所以彈劾這道題,是說學士院不識大體,語帶譏諷,這題底下的本意是說仁宗的忠厚和神宗的精厲都有問題,以至於百官有偷、刻的現象發生,導致現在陛下想學而不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8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