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46頁

    扁罐說道:「估摸著也就兩三個月。」

    蘇油說道:「軍事學院附屬醫院估計也沒產科,找穩婆我可不放心,正好暑假,你就跑一趟,送觀兒回汴京,你媽看著肯定沒問題。」

    扁罐說道:「暑假要帶學生出海實習……」

    蘇油怒了:「少了你就不能實習了?要不要我跟軍機處和樞密院打電報?」

    「別別別……」扁罐趕緊搖頭:「聽爹的,暑假我送觀兒回汴京。」

    蘇油琢磨了一下:「乾脆我再等等,等你們放暑假,坐我的船回汴京,我在鄆州下船回大名府。」

    扁罐也不好再說什麼:「都聽爹的,不過還得半個來月呢。」

    蘇油笑道:「半個來月,軍事學院三天,萊州三天,濰州三天,青州三天,再坐火車轉回來正好。」

    扁罐笑道:「如此甚好。」

    父子倆轉上一條通往一處山谷的林蔭道,蘇油這才說道:「你弟弟這次撿了個大漏,考了個探花。」

    扁罐笑道:「那小子來信說找了個好老師,李學正,不過我從信里內容看,似乎更像是李學正家閨女。」

    蘇油哈哈大笑:「這麼說也沒錯,小姑娘的文章可比漏勺厲害,漏勺這些年發奮,怕不是也有擔心被小姑娘比下去的意思。」  

    說完嘆息道:「其實以你的才學,一個進士功名那也沒問題的。」

    扁罐說道:「兒子無所謂,其實海軍需要的學問,可比一個進士強太多了。」

    「眼界開闊之後,才知道以前四書五經的局限,就拿國朝的兼併問題來說,我看遲早會變成人少地多的問題。」

    「一個新宋洲,一個東勝洲,還有大西州,能容納多少人口?可龍里一丁五畝,放在那些地方,簡直就是個笑話。」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

    蘇油笑道:「你這是以理工之學看世界,可是從政治學,倫理學來看,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首先那些地方,遠隔重洋,蠻夷遍地,一封信件往來都得一年。」

    「要開拓新疆土,第一批過去的,只能是丁壯,之後才移民婦女,老人。」

    「如果這種行為是大規模的,那麼國內只剩下婦孺,國外都是漢子?」

    「所以那些地方,在國內兼併達到不可調和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疏導的缺口,就如黃河如今的東流故道一般,是用來解決洪水泛濫的問題的,而水位正常的大多數時候,可不能這麼幹。」  

    「這就會造成另一個問題,大宋在海外那些地方的發展又不足。」

    「因此只能夠一步步的來,五十年能鞏固南海就不得了,一兩百年達到你說的那種程度差不多。」

    父子倆都沒有提到近在咫尺的遼國的威脅,因為兩人都知道,騎軍縱橫的大時代,已經提前結束了。

    話題開得有點大,慢慢就說到了朝局,還有父子倆各自的工作。

    蘇油從來都沒有想過扁罐只往軍事上發展,自己這個兒子,最起碼比王雱強吧?

    平時就經常關於一些治政上的問題寫信與扁罐探討,扁罐和畢觀也經常都能給蘇油出出主意。

    而在這方面,畢觀的能力遠在扁罐之上,從小到大那麼多書可不是白讀的。

    畢仲衍現在是大理寺卿,除了正職,還在利用資料編纂一部著作。

    大宋如今所用的法典,是宋太祖建隆四年,由工部尚書判大理寺竇儀等人奏請朝廷建議修訂法律,得到朝廷同意後,於同年七月編纂完成的。

    之後由太祖詔「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頒行天下」,成為歷史上首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全稱是《宋建隆重詳定刑統》,簡稱《宋刑統》。  

    自頒布以後,雖於宋太祖乾德四年、神宗熙寧四年做過一些改動,但是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其篇目與唐律一樣,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條,不過在每篇下增加了「門」,合計二百一十三門。

    但是這些條文還是顯得有些粗糙,官員們在執法斷案的時候,不斷根據情況斟酌處置,此外還有中央不斷頒布的敕、令、格、式添加其中,逐漸變成了規模龐大的法令體系。

    其中的「斷例」,即之前判定類似案件的成例,逐漸成為法令的主體依據。

    這就是所謂「法所不載,然後用例」。

    例本來是補法之不足,但在實際審判中,例起的作用很大,甚至超過法令。

    發展到如今,「法令雖具,然吏一切以例從事,法當然而無例,則事皆泥而不行。」

    這就會造成很多的問題,比如同樣的案件,歷史上時寬時嚴,皆有判例,一任地方官員所好,或者就是司法腐敗的根苗,官吏為了貪圖財賄,「唯意所去取」。

    畢仲衍是大牛人,對付這種繁瑣到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從中提取總結成條目,本來就是他的強項。

    因此他現在這本書,取名為《宋刑統條法事類》,將是一本法官用於斷案的檢索工具書。

    畢仲衍這部書編纂的體例,還是以《宋刑統》為大綱,但是在每一條大綱之下,加上根據歷代判例和當前情況增設的細條,將同類案件的犯罪行為輕重,後果輕重,實施者主觀動機等多方面緯度,給出了輕、中、重的不同判罰標準。

    之後再加上這些標準的由來,就是歷代的敕、令、格、式和具體案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4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