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38頁

    澆到一半,又在灰漿上鋪上鐵網加固,之後再次將木框澆滿。

    這個法子非常迅速,不多時,操場上已經擺上了幾百個灌注了水泥的木框。

    李舜舉袖子都在顫抖:「這個……明潤,我大宋各州各路……」

    水泥在大宋的運用已經非常的普遍了,如今除了後世的貴州地區,現在的黔州,矩州,烏蒙一帶還沒有外,其它地方,都已經在使用了。

    有了方便攜帶,不易碎裂,重量能夠接受的地丁膠經碑軟模,十三經完全可以在天下三百軍州都樹立起來。

    尤其是偏遠如南海四郡,澹耳,甚至新宋洲,對於漢字傳播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

    大宋是文官政體,蘇油也披著文官的外衣,地丁膠他都沒有首先用在工業上,先用來討好讀書人。

    但是蜀國公出手,絕對是驚動天下的大手筆。

    蘇油笑道:「蜀中正在翻刻,大宋如今三十一路,我準備奏報陛下,每路一套膠模。」

    「至於翻多少套碑,那就看各路轉運司和地方州府自己的能力和願望了。」

    李舜舉對蘇油長揖一禮:「明潤此功,計在千秋,當得老朽一拜。我必奏請陛下,將十三經碑樹立的多少,納入官員考績。」  

    蘇油連忙扶起:「李公過譽了,考計倒是不必。大宋有些路經濟還困難,或者沒有水泥,倒也不用求全責備。」

    「不過既然是士林盛事,大可以由士紳捐資興舉,地方上準備好之後,奏報到轉運司申請派遣工作隊下去幹活就是。」

    「這種事情不用太操心,花費不多還有好名聲,願意做的人還是很多的,實在力有不及的地方,最後還可以求懇太后,由慈善基金撥款嘛。」

    「對對對……」李舜舉笑道:「到底還是明潤考慮得周全,那明日我就召集學生,我們在學宮樹立碑拓?」

    蘇油說道:「沒有那麼快,水泥乾結要等四十八小時,之後還要修補,再用純水泥的細漿刷漿,字跡還要用綠漆填充……要弄,我們就給它弄好看嘛。」

    這個蘇油有心得,自己還是扶貧幹部的時候,鄉政府門口就有個水泥坡,熊孩子們將那裡當做滑梯,最後滑得那坡油光錚亮都反光了,漂亮得很。

    有時候自己嫌走路麻煩,都順便滑了兩次,印象非常深刻。

    「七日之後吧,七日之後,給學宮立十三經,順便給二十六州送來的學子們開講。」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  

    興州孔廟,乃是野利仁榮首建,不過規模較小,至於對面的學宮,則是乾脆沒有。

    興州一把火燒了一半,趙頊同意拆除西夏的「違章建築」,作為各地學宮的材料,那李舜舉就不用客氣。

    因為興州是西夏皇宮所在,因此資源最好,學宮和文廟被李舜舉修得美輪美奐,規模宏大,與眉山都又得一拼。

    如欞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燕居亭、泮池、大成殿,愣是一個不少。

    除此之外,李舜舉還修建了一處其它地方文廟沒有的設施——遠聲祠。

    祠中奉立河西儒學的列位先賢,以紀念他們在遠離中原的地區,傳播華夏文明的功績。

    張軌、郭荷、郭瑀、宋纖、祁嘉、馬岌、段承根、陰仲達、宗欽、趙柔、劉昞……

    「永嘉之亂,中州之人士避地河西,張氏禮而用之,子孫相承,衣冠不墜,故涼州號為多士。」

    這些人,很多到現在都是世家,「以儒學顯」、「以儒學致位」、「以儒學見稱」,被稱為「西州右姓」。

    如安定張氏、隴西李氏、略陽郭氏、西平田氏、金城宗氏以及敦煌宋、陰、索、汜、祈等,很多即便是在夏國行夏制的時期,都難以打壓,是地方上有力的豪強和政治力量。  

    之前宋夏隔絕,蘇油在西夏學問名聲不顯,大家知道他的,就是智計高絕,善於打仗,深得橫山河湟蕃人之心,在那邊叫「益西威舍」,在夏人蕃部叫「大威德明王」。

    半年過後,這些家族才知道寧夏三路的實際最高官員,原來竟然是儒門大宗師。

    等到大宋皇帝陛下削平夏室宮殿,用於建造學校,蘇油清平理政,輕徭薄賦一年之後,這些知識分子紛紛走出家門,奔走於途,開始積極參與到三路政治生活中來。

    蘇油之前就主持過一次考試,從中選拔出來五十人,作為各地的州縣官員、學官、僚佐。

    同時命各地推薦品學兼優的學子,無分漢蕃,來興州學宮培養。

    興州學宮還有一個特點,這是跟蜀中眉山學的——楹聯。

    很多都是從儒家經典中摘錄的句子,比如什麼「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又比如「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

    又比如「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之類。

    應李舜舉的邀請,蘇油也制了一聯,書存於明倫堂的兩側:

    率性修道致中和,人情之趨,即為天理;  

    齊家治國平天下,民心所向,便是綱常。

    元豐五年九月十六,蘇油帶領二十六州學子,在文廟祭殿孔子,帶領他們遊覽碑林,之後在明倫堂授講。

    《春秋》是蘇油的本經,蘇油便以《春秋》開篇為題目。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3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