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頁
「牛地官,這才是一個戶部尚書,當盡的功業啊……」
牛溫舒如茅塞頓開,難怪人家能夠當上司徒呢,眼界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對,根本問題,解決根本問題才是王道!
老子是戶部,憑啥要給工部跑腿?能得到什麼好處?
室純那老東西,陛下都看不慣,我管他去死!
對蘇油拱手:「多謝司徒提點,我這便給陛下修書。」
蘇油說道:「也不急在一時,我的片面之詞,地官也不可全信,不過使節大可以上奏我朝太皇太后和陛下,申請考察京周農業模式,看看成果,整理方案,再奏報貴朝國主不遲。」
「當年我上任開封府之前,曾經對京周十六縣農業發展情況做過一篇考察文章,那篇文章可以交給地官看看,然後地官也可以根據裡邊的考察方式,實地對比一下到如今的發展,兩相對照,研究過程,必然能夠總結出很多的東西。」
「而那些東西,相信也必定會讓地官在今後受用不盡。」
牛溫舒被蘇油大公無私的國際主義感動壞了:「司徒歷次大恩,我朝上下盡皆感激。」
蘇油搖頭:「那都是先帝和當今太皇太后,陛下的仁德,與我無關,這一節地官可別弄錯了,真要感謝,那就請走程序,在國書裡邊感謝。」
牛溫舒再次躬身:「是,那也是必需的。」
蘇油將手一攤:「那就是現在什麼都談不成了唄?乾脆你擬一個文書,交於太皇太后御覽,先取得她老人家的同意。」
「老牛啊,這事兒可是一篇大文章,裡邊的事情不是一星半點,我估摸著按貴朝皇帝那急脾氣,有些事情你得做在頭裡才行。」
這都考慮到了,蘇司徒可真疼人!牛溫舒趕緊點頭如搗蒜:「是是是……」
蘇油還給出主意:「其實考察地點最好選在五原,因為那裡既在發展遊牧,也在發展農業,與貴國的國情非常契合,不過就是太遠了……嗯等等,離汴京不遠也有一處地方在搞,相州!相州也在同時發展兩門產業,韓純彥在那裡搞得不錯,不如就在那裡考察。」
牛溫舒拱手道:「韓公的功業,我雖然是外臣,卻也無比景仰,他老人家的吉宅,溫舒亦當拜謁。」
蘇油點頭:「先看看太皇太后和陛下的意思吧。」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
邇英閣,韓縝、司馬光、呂公著、蘇油、章惇、王韶、韓維、邢恕,三省樞密,京中大佬們在一起進奏。
這主意起始於呂公著,蘇油覺得是個好主意,表示支持,太皇太后也就從善如流。
蔡確對這個提議是堅決反對的,也從來沒有組織過這樣的會議。
但是他如今在山谷裡邊修墳,韓縝成了政府里級別最高的人,於是由他主持會議。
先奏朝中大事:「監察御史王岩叟上疏,曰今民之大害,不過三五事。」
「如青苗實困民之本,須盡罷之;而近日指揮,但令減寬剩而已。」
「保甲之害,蓋由提舉一司上下官吏逼之使然,而近日指揮,雖止令冬教,然官司尚存。」
「此皆奸邪遂非飾過,將至深之弊略示更張,以應陛下聖意。願令講究而力除之。」
太皇太后問道:「那三省、樞密是如何會同商議的?」
韓縝不再說話,頗有木偶的自覺,司馬光接上:「諸人商議之後,以為青苗之法與保甲之法,皆可罷除。」
章惇立即抗聲:「但是卻不是遽除,得一步步看效果!」
呂公著說道:「樞密先聽侍郎奏完,即便便殿奏事,也得有規矩。」
見章惇不做聲了,司馬光才再次開口:「減免寬剩,是太皇太后與陛下的德政。如今保馬、免行盡罷,天下熙悅,但未及根本。王岩叟之疏,實為要旨。」
「呂公著、蘇油以為當緩行之,先從取消官員歷年比限做起;章惇以為無良法替代青苗以前,當予以保留;而臣以為,青苗法有百害無一利,可以及時罷之。」
「關於保甲,大家商定的意見倒是一致,如今西夏平滅,遼人守禮,國家安泰。西軍四十萬大軍,數量龐大,已無必要保留這麼多。」
「臣等請設立一處衙門,專責各州府守臣名下的州軍,恢復唐府兵前制,一州以七百為限,朝廷發給俸祿,以西軍、南洋、北洋慣戰將士充任,不再歸於州府下轄。」
說完將蘇油的設想講了一遍,說道:「此舉並沒有增加朝廷軍費,減少了在職兵員,這些老兵會成為州府維持治安的力量,對付盜匪自然不在話下。」
「且發給俸祿,不受知州挾制,歸折衝幕府管轄,平日裡專責訓練,巡檢,護路,救災、治安。讓知州可以專力於施政。」
「由於其職能多在內地執法,與對抗外敵不同,因此還需要通曉法令,試過中格者,方有此資相待。」
這就是職業軍人轉業為地方警察,而且警察不歸當地行政口直管,而是配合當地執政者工作,防止暴力犯罪等惡性事件發生,甚至還能限制和分化知州的權力。
在這種體制下的文官,就成了真正的行政部門管理者,將緝盜這項準軍事任務,交給了專業的警察。
太皇太后問道:「那這個衙門該叫什麼?何人提舉?」
司馬光說道:「這個衙門,大家覺得可以叫都巡院,其下設折衝府,州府折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