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趙頊心裡在滴血,那些都是老子的私房錢。
王從之繼續說道:「我覺得吧,可以給涪國公劃出一個底線,在保證河套安全的前提下,或者……能夠試試?」
的確,這次大戰調運的糧秣軍需不少,但是蘇油在解決軍事問題的同時,也在解決經濟問題。
陝西的鄉軍義勇人數眾多,蘇油在奪取山北之後便開始著手化軍為民,論功頒賞。
頒賞的重要物資,就是土地。
地太多了,即便是一丁百畝,都還有大量的空餘。
舊軍分守山南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化軍為民的過程。剿匪總是暫時的,剿匪任務完成之後,這些舊軍便會自動轉為屯田的人口。
前三年,這些舊軍還是統一管理,類似建設兵團,三年之後積蓄初成,便會轉交給轉運司管理,軍方不再負責,番號也會取消。
三個山北轉運使裡邊,曾孝寬積極贊成這個方案,他那裡基礎最好,壓力最小。
范純仁也表示同意,畢竟老頭寬仁,陝西的軍士們實在苦了太多年了,的確應該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不過他開出了條件,一丁百畝,耕作起來太辛苦,耕牛耕具等等,明潤你要幫忙。
蘇油表示沒問題,但是范公你有些跑偏了,地方發展要因地制宜,羊毛怎麼又忘了?
最大的反對者是趙禼,因為蘭州如今還在青唐和河西夾擊之下,並不安全。
最後蘇油和他做了個君子約定,如果我全力支持你向西收復涼州、瓜州、沙州、玉門,用重開絲路的功績交換你現在對我的支持,這樣你同意不同意?
趙禼怒了,你當我傻子嗎?這是萬里覓封侯的功績!
老子這比李廣馮唐還倒霉的鹹魚,居然都有翻身的機會,不抓住那就是憨憨,當然同意!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
於是蘇油就開心了,安心在靈州舉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事運動會。
個人賽包括弓、弩、賽馬、舉重、摔跤、投擲、射擊、刺殺。
團體賽包括情報接力,地圖穿插,馬球,橄欖球,騎軍小隊掠陣賽和步軍十人對抗賽。
從韋州趕來勞軍的李舜舉,見到靈州城外校場上的一幕,覺得靈州的氛圍實在太歡樂了,說好的大軍疲累需要修整呢?
「好——」校場上發出震天的歡呼,一個橄欖型的皮球從兩根木頭杆子上高高掠過,跟伏虜炮彈一樣朝著李舜舉的馬車落了下來。
護衛一拳將橄欖球揍了出去,卻抓住跑過來撿球的軍士:「學士呢?」
遠處兩個觀戰錦袍中官見到這邊的車駕旗號,「哎喲」一聲,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老祖宗你怎麼來了?這顛顛兒的路……我來扶你……」
論輩分,李舜舉是如今內官裡邊最高,論職位也是,李若愚得管他叫叔,童貫得管他叫祖祖。
這麼說吧,李舜舉其實就相當於內廷中的宰相。
還是難得的文化型內官,在占城給蘇油的大魚拓上題詩,那是說來就來,書法也相當可觀。
為人寬厚謙退,小輩兒們得過他恩惠抬舉的不知凡幾。
李舜舉給李若愚扶下馬車:「不容易啊,這就是靈州?小子們都在幹嘛呢?」
「誒!大帥說的,讓軍士們鬆快鬆快,憋憋勁,等準備好了,我們就要渡河了!老祖宗你看,那邊就是給咱轟掉的北門,正修整呢!」
李舜舉哈哈一笑:「你們不錯,童小子,聽說你身先士卒,兩次邀截梁永能,最後將他堵在了苦井村?」
童貫平時多囂張的人,現在乖得不行,點頭哈腰:「是是,一點微末功勞,還勞老祖宗掛齒,童貫都不好意思了……」
「關鍵是愛兵如子,深入軍營。」李舜舉對童貫很滿意:「這點上,其餘幾位不如你。」
「不敢不敢……」
李舜舉說道:「不過這只是為將之道,卻不是為帥之道,監軍是將臣輔弼,不懂韜略只會闖陣斬將奪旗,也不是事兒。」
「看你是個苗子,等此仗打完,我去跟陛下說說,送你進皇家軍事學院讀幾年。」
「哎喲!謝過老祖宗了!」
幾人聊完,李舜舉問道:「蘇學士呢?」
童貫說道:「在和石勇他們商議舟具呢。我帶老祖宗去吧!」
來到故秦渠邊上一處利用窪地圍出的池塘邊,那裡有一所臨時用松木搭建的大工地,蘇油和高遵裕正站在門口,笑盈盈地迎候。
李舜舉趕緊下馬:「怎敢勞學士和國舅迎候。」
理論上說,大宋文官守土有責,疆土內發生的戰爭,基本都是文官掌總,但是對外的重大遠征,差不多是武臣的事兒。
從立國之初到高粱河翻車,再到第一次五路伐夏,基本都是如此。
到了西夏立國,見武臣們實在是有些靠不住,大宋才開始派遣文官們負責軍事。
當然這也和大宋的對外戰爭,從出擊境外到本土防禦,有莫大的關聯。
到現在出了兩個例外,王韶和蘇油。
他們倆也是大宋如今唯二的組織過大型戰爭,征服過藩國的文班帥臣。
西夏囂張了八十年,大宋舉國上下,從皇帝到腳夫,都認為此戰要不是蘇油坐鎮,不能放心。
這也是蘇油跟隨高遵裕大營來到靈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