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89頁

    「太皇太后和陛下,本不是章大哥的阻礙,因此你要去爭取他們,將為什麼要變法的道理,辨析個清楚明白。」

    「黨爭意氣,絕不是國朝興盛該有的現象,但是政爭求實,我覺得完全可以。」

    「大家各備闕失,以資砥礪,其目的,不是要把人都搞下去,而是要把國家搞上去。」

    「否則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別忘了,遼人還在都亭驛等著我去談判呢。」

    「致君於堯舜,致天下於太平,這才是士大夫的責任。」

    「章大哥,你有宰執之才,也一直以天下自任,那就更要善保有用之身,千萬不要走進了牛角尖,更不要落入旁人拉你共同覆滅的圈套。」

    「如果說我是說客,那我也認,因為我今天是為天下人,來做這個說客。」

    章惇再次摘了一顆葡萄放入嘴裡,不過這一次咀嚼得慢了很多:「如果我答應做到了明潤所言的這些,明潤你支持我嗎?」

    蘇油說道:「不管你答不答應,這次風波,我都會盡力陳說太皇太后與陛下,留章大哥於朝中,因為你沒有什麼可去的過失。」

    「待司馬學士、呂公去後,章大哥便是待選宰執。」  

    「那你呢?」

    「有章大哥在朝支持,我就可以安心去河北,去完成先帝的遺願……」

    見章惇想開口,蘇油趕緊制止:「你別跟我搶,因為我覺得自己遠比你更適合。」

    章惇終於服了,忍住內心激盪:「愚兄平生未讓一人,今日得蒙明潤點撥,乃全宗族,不得不謝也。」

    蘇油不禁好笑:「謝都謝得這麼矯情,何至於?我也不領。」

    「不過與人相爭的時候,注意點風度。處理公事還帶上情緒,本身就先落了下乘。」

    「太皇太后和陛下那裡,更需要留心自己的態度,章大哥你最容易中的圈套,就是壓不住脾氣,被有心人將矛頭帶偏到惹不得的人身上,然後被群起而攻。」

    說完開始鄙視章惇,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皮囊看似神仙中人,怎麼裡邊卻是一點就著的性情?你這是肝火上炎,動輒易怒。要不跟我去一趟寧善堂,讓我家仙卿給你調理調理?」

    章惇呵呵冷笑:「你家家主是姓石還是姓蘇?連名醫之家這種話都敢宣諸於口,畏妻如暴虎者,當世無逾蘇明潤。」

    蘇油也跟著呵呵冷笑:「剛剛不知道誰是吃葡萄都忘了吐籽兒,明明心境激盪,偏要強作鎮定,現在又有心情揭人之短了……」  

    章惇頓時大窘:「還不是你縱橫家學,巧舌如簧!我本來已經準備拼個魚死網破,卻被你一番說辭斷喪了鬥志!」

    蘇油笑道:「該堅持的,是先帝的日新之意,卻不是連糾偏改良的勇氣都提不起來。」

    「可以理屈,可以義動,聞過則改,不待晨夕。這一點上,無論是安石相公,子厚大哥,還是我,其實都遜先帝遠矣……」

    這次看戲活動過後,章惇終於深挖根源,端正態度,深刻意識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拿起了理學辯證法的思想武器,重新武裝了自己,積極展開了自我批評,用自己曾經連狀元堂侄兒的文筆都看不上的文筆,認真寫了一篇《關於章惇同志在變法時期工作失誤之自我反省》的大文章。

    事情是這麼個事情,但是文章的真實題目是《新法十五年利弊札子》。

    文章按照蘇油提供的思路,對變法十五年的得失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說明,對十五年來的立法,變革,推行,改良過程,進行了全面而客觀的展示。

    文中列舉了十五年變法當中一些關鍵節點時期,國家當時的現實狀況,強調在強敵環視,國庫空虛,三冗積弊,屢戰屢敗,連年受災的客觀條件下,安石相公變法的必要性。  

    雖然在變法初期,出現了聚斂過急等諸多弊病,讓老百姓們過了一段苦日子,但是也為國家充實了國庫,打下了後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那段時間全國百姓都勒緊了褲腰帶,連皇室都削減了用度,但是大宋也因此扛過了那幾年災害頻發的時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阻止了國勢繼續下滑的趨勢。

    按住了黃河不再肆虐,逐步恢復河北,鞏固了青唐、陝西、橫山一線,平定了西南、梅山、交趾,整修了漕運,開發了兩浙,荊湖。

    百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大宋,也終於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

    有了基礎,大宋開始重啟發展之路,尤其在先帝獨斷乾綱期間,隨著大宋國勢日益強盛,也在一步步地重新減輕百姓負擔,調整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稅收制度、行政結構、經濟結構、軍事結構、戰略部署,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

    從舉步維艱到腳步輕快,從包袱沉重到擺脫負擔,從身體羸弱到筋強骨健,從狐疑畏縮到自信昂揚。

    文章里從新法立法,施行,用人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刻反思,過就是過,新黨第一次正視了這個問題,不再遮掩,大方承認。

    大方承認的底氣,就來自於他們後來取得的成績。

    章惇詳細列舉了變法十五年來的巨大成就,工業從無到有,不算新宋和東勝兩洲飛地,國土面積擴大了四分之一,財政收入從一億貫增加到了兩億貫,金銀銅鐵產量翻了五番,耕地面積從慶曆末年的兩百多萬頃,恢復到了四百多萬頃,接著增加到了八百多萬頃!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8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