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頁
怕他再出什麼妖蛾子,肖在明根本不敢讓他胡亂插手和出主意。
「隨便聊聊!」方不為回道。
「哼!」陳心然瞪了方不為一眼。
方不為也沒說假話。
誰都不知道金庫的所在,但放棄更不是方不為的風格。
十萬兩黃金啊……
他總感覺自己應該忽略了什麼,說不定誰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能讓他矛塞頓開。
但干係太大,方不為不敢找任何人商量,只能先找陳心然過來,看能不能點醒自己。
方不為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了陳心然的對面,先是想了想措詞。
具體的操作細節方不為不是很懂,但他大概理解日本人的意圖。
法幣改革對國民政府最有利的一點,便是脫離了以往銀本位的貨幣政策,與英磅掛鉤。
幣制改革一旦公布,民國政府就會要求,嚴禁民眾持有金銀,限期將銀元兌換成法幣。
往後一切交易中使用金銀,都是違法的,輕則沒收金銀,重責問罪入獄。
也就是說,法幣改革一旦實行之後,任何一家銀行都不能兌換黃金白銀。
民眾若擔心法幣會貶值,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到四大國有銀行,兌換英鎊外匯。
日本人便是想利用這一點,引起民眾恐慌,發生大面積的擠兌。
國民政府一旦公布黃金白銀強歸政所有的命令之後,間諜機構便會散布謠言,稱國民政府是想變相搶奪民眾的財產,用廢紙一樣的法幣,換走民眾手裡的金銀。
真到這一步,誰不拿法幣換英磅,誰特麼就是傻子。
如果不是方不為提前查到了日本人有這樣的計劃,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真有可能破產。
因為孔祥西的幣改計劃當中有致命的漏洞。
民國政府幣改的本質,其實還是空手套白狼和拆東牆補西牆的招數。
幣制改革要想掛靠英傍,就必須有充足的英磅外匯做為準備金。
英國人也不是傻子,不會白白把債券借給國民政府,必須要有同等價值的東西做為抵押。
但委員長連年剿匪,國民政府早已負債纍纍,國庫里空的快能跑老鼠了。
舉一個例子,三四年,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是一千五百萬大洋,但當年的正常支出總額,是兩千兩百萬大洋,差的這六百萬,全都是從四大銀行和江浙財團手中借來的。
這還不算,委員長為了剿匪,又從各大銀行和江浙財團那裡多借了六千萬大洋……
幾大銀行根本沒這麼多現銀,又不敢直接拒絕,便偷偷的加印了銀行本票……
各大銀行發行出去的公債和銀元本票,甚至超過了庫存白銀的三倍……
也就是沒有合適的機會,日本人覺的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不然早就煽動民眾擠兌了。
南京沒有足夠的黃金白銀做抵押,幣改怎麼進行?
孔祥西想出了一招:一半用金銀抵押,一半拿國有資產抵押。
先是集中了四大銀行和國庫內的所有金銀,又從江浙財團手裡借貸了一部分,但也只湊夠了五千萬兩白銀。
孔祥西又說服委員長,出讓各種利益,做為抵押,再加上這五千萬兩,從英國總共借貸了價值一億兩銀元的外匯,用來實行幣制改革。
第一步成功了,有了施行法幣政策的準備金。
第二步,就是讓民眾相信法幣的價值。
剛開始實行幣改,民眾肯定不會相信法幣的購買力,孔祥西便規定了一條,民眾可以拿真金白銀,先去四大銀行兌換英磅。
意思是你可以不用法幣,但必須把手裡的金銀全部交出來。
但所有的政府稅收以及與政府哪怕有一絲聯繫的商業行為,全部只認法幣,英磅美元都不收,民眾自然只能再次將英磅換成法幣……
第二步也算是成功了,法幣開始在市面上流通了。
第三步,孔祥西則會讓四大銀行加大發行力度,加快收歸黃金白銀國有的速度。
孔祥西的算盤打的非常好。
法幣流通的越快,黃金白銀收歸國有的速度就越快,重複向英國抵押,再次借貸外匯的數量就越多,法幣的地位就越堅挺……
但恰恰就是這一點,讓日本人瞅到了空子:打時間差。
等國民政府第一次連哄帶逼的收走白銀,法幣剛剛兌換到民眾的手裡的時候,日本人便會搶先購兌四大銀行這一億兩白銀的外匯。
注意,是外匯,不是法幣。
然後日本人立馬便會散出謠言,稱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根本兌不出外匯來。
民眾到銀行兌換,卻發現謠言竟然是真的?
這是什麼原因?
因為國民政府雖然利用外匯換到了金銀,但用來當做法幣改革準備金的外匯卻讓日本人先買走了。
到了這個時候,民眾已無用法幣兌換外匯了。
要想兌付民眾手裡的法幣,民國政府只能再次向英國抵押借貸。
但把剛剛到手的黃金白銀運送到英國,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現在不是電子時代,在華的英國銀行能有多少外匯儲儲備?
誰敢替民國政府兜底,日本人就敢把他給擠兌破產了。
為了不使民眾對民國政府徹底失望,民國政府只能先把法幣兌成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