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估計錯誤,下章才是新刀劍出來。
國友藤二郎是我從《織田信長菊與刀》里看到的人物,說是在足利義輝的時候就開始造鐵炮,沒查到是否確有其人,有國友煅冶棟樑之稱。書里寫的是「國有藤二郎」,但是我看這本書的翻譯有時些「藤二郎」有時寫「騰二郎」,看這名字也總覺得哪裡不對,再看他和國友這塊地方有關,就寫成國友藤二郎了。如有謬誤……
當我私設吧。:)
能面就是能樂面具。
火影的暗部他確實是有黑袍子的啊!就是我們一般看到的都不是袍子而是酷炫的緊身衣!(餵)
原本記得是二十三振刀劍的,然後發現我算錯了,是二十四……如果之前的章節有出錯的部分請諒解。
日本號仍在待機。以後再拉出來。(日本號:……)
啊。接下來周日考試,當天可能不更了啊。
感謝S君扔的地雷!麼麼噠!
感謝C995扔的地雷!抱住麼麼噠!
感謝松濤聽雨扔的地雷!太謝謝啦!
感謝金魚面扔的3個手榴彈!給、給大佬遞茶,給大佬更新()
——還有營養液。
讀者「金魚面」,灌溉營養液 3 2017-12-08 21:22:36
讀者「金魚面」,灌溉營養液 3 2017-12-08 21:18:05
讀者「金魚面」,灌溉營養液 3 2017-12-08 21:14:02
讀者「凌洛流零」,灌溉營養液 10 2017-12-08 19:05:20
讀者「松濤聽雨」,灌溉營養液 10 2017-12-08 18:54:59
讀者「不義」,灌溉營養液 10 2017-12-08 16:35:24
讀者「忘川」,灌溉營養液 10 2017-12-08 10:58:44
讀者「懶惰性氣體」,灌溉營養液 5 2017-12-08 08:37:15
——謝謝營養液啦!
拿去補腦。()
第176章 穿越之一百七十六
——完全不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數珠丸恆次的腦中不由得閃過這一句話。
他神情淡漠地舉著錘子, 目光落在槽內遠遠高於石槽邊緣的、幾乎有他小腿高的火焰,蒼白到偶爾會給人了無生機的感覺的臉被火焰映上一層橘紅,看上去比以往生動不少。佛刀的身量很高,站在昏暗的廚房(現在是鍛刀室)里給人一種動作不開的視覺感受,再加上他即使身處焰火之地也仍然平和的神態, 讓他看上去就與這個廚房格格不入, 連同他難得鬆開了身上的佛珠與黑白珠鏈、改而握住的錘子也變得十分礙眼。
火苗違反常理地豎直著, 填在石槽內的除了木炭外還有玉剛,鬆鬆地堆在一起並在間隙處增加了可燃物, 以至於這一次的點火過程不像三郎第一次嘗試鍛刀時那樣慘烈——至少是沒有起火燒廚房的隱憂了。玉剛在火焰的炙烤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火中也煥發著微小的、金屬的光澤,但或許是由於刀劍男士歸根結底就由這些組成,數珠丸恆次莫名覺得這些被扔進去與木炭一起燒的玉剛已經被燒軟, 僅僅靠著最外層的一層皮才仍然保持住了原本的模樣,只要有什麼力道撕破了它, 那些閃亮如銀的液體就會從玉剛中噴涌而出, 化身為鍛造刀形媒介物的重要材料。
身為佛刀的付喪神修長白皙、細緻如瓷的手緊了幾分。他的手實在是太過骨節分明,這樣小小的動作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似乎是拿不準主意要不要這樣做, 數珠丸恆次先是瞥了一樣刀匠——仍是二頭身的木偶小人一副心痛欲絕的樣子,黑豆大的眼睛在石槽與數珠丸恆次手裡的大錘之間游移不定,晶瑩的淚水搖搖欲墜, 看起來可憐兮兮的。感覺到數珠丸的注目, 小小的刀匠立刻伸出了雙手, 即使那張臉小得還沒拳頭大, 仍然能叫人輕易看出他頃刻間布了滿臉的期待之色,就差在臉上寫上「給我吧給我吧給我吧」。
並不能將錘子還給刀匠的數珠丸移開了目光,在刀匠驟然委屈的表情下,視死如歸地往石槽里砸了第一下。
按理來說,有了刀匠的織田家本丸是不會再出現刀劍男士代為鍛刀的畫面的——按理來說。
可是三郎他一如既往的不走尋常路啊!
數珠丸恆次說了沒有可代班的人,三郎既沒有想著直接將數珠丸恆次帶走,也沒想著自己代為指定一個人,而是直接選擇了鍛出一名新的刀劍男士啊!這就算了,為了讓新來的代班刀劍能與數珠丸恆次和諧共處,三郎二話不說就將刀匠的錘子交給了數珠丸恆次,讓這位佛刀親手鍛刀提前交流同伴感情啊!
刀劍男士中哪有這種交流感情的方法!
如果不是已經在長年的相處中明白了三郎就算思考迴路這麼清奇,數珠丸恆次都要以為這是審神者在故意為難自己了。交流感情一說倒不全是無稽之談,至少被迫走過這一遭,數珠丸恆次光是想起曾經同樣被三郎壓著掄錘鍛刀的笑面青江,便對由衷地生出一股難兄難弟的親切感。
在三郎滿懷期待的注目下,有著黑白長發的佛刀青年一下一下地錘著石槽內燃著的東西。他古井無波地揮動著手臂,面色里被火光映著而生出的生機錯覺也因為他過於安寧的態度而不再鮮活,看上去倒不像是在進行可能召出生命(同伴)的舉動,像是在進行僧人的修行一樣沉穩堅定,連揮動錘子的頻率都未曾改變,定格在不快不慢的速度上。
玉剛就如同吸飽了水的海綿,被錘子砸中的瞬間便會向外噴濺出無數銀白的金屬液體,那些液體被火焰推到最上方,漸漸組合成一振刀的形狀。玉剛隨著數珠丸恆次的捶打而一下下往外吐著這些金屬液,將刀的形狀修改得越來越細緻,特點越來越明顯。吐空的玉剛在石槽底部悄無聲息地被燒成一團白灰,木炭同樣因為重擊而裂成大小不一的碎塊,在火焰中急速變紅,最終燒成的灰和玉剛的混在一起、難以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