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
「那陛下為何不教授五郎這些道理?」
李治喝了一口茶水,覺得寡淡,不禁皺眉,「朕說過,五郎卻懵懵懂懂聽不明白,朕便讓他去看看,去感悟一番。」
「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哦!」李治笑道:「五郎竟然回來的如此之快,難道是懈怠了?還是說有了感悟,讓他進來。」
李弘進來,行禮後李治問道:「五郎出宮可感悟到了何為民心?」
曾相林等人心中捏了一把汗……皇儲從來都不簡單,你必須要在細節上和大事上契合皇帝的心思,否則天長日久,皇帝就會覺著和你格格不入。
李弘說道:「阿耶,民心就是百姓覺著你對他們好。」
李治一怔,「……」
武媚一愣,「……」
萬般道理說出來太子依舊懵懂,可這句話卻讓人如醍醐灌頂。
民心就是百姓覺著你對他們好!
誠哉斯言!
李治想到了自己給太子說的那些道理,不禁捂額道:「是了,朕說了一通,卻太過繁瑣,卻不如這句話。」
武媚歡喜的道:「五郎能有這番感悟讓人更是歡喜。」
「阿娘,是舅舅說的。」
李治的臉黑了大半。
老父親的自尊呢?
李弘侃侃而談,「舅舅說百姓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曉誰對我好,那我就對他好。阿耶登基以來對百姓屢施善政,對外戰無不勝。於是國中蒸蒸日上,外敵漸漸凋零……百姓記得這些,所以聽聞有人要逼迫阿耶時,他們就會害怕失去阿耶,於是就蜂擁而至,去保護能保護自己的人。」
去保護能保護自己的人。
這話有些彆扭,但一琢磨清楚了,卻覺得格外的有道理。
王忠良不禁脫口而出,「誰能保護百姓,百姓就會保護他。」
咦!
這個狗才竟然也能領悟些道理?
李治看著太子,「何為明君?」
李弘說道:「施政時以大唐、以百姓的利益為重的帝王就是明君。」
「哈哈哈哈!」
皇帝的笑聲迴蕩在殿內,隨即就是賞賜。
「陛下這是要把自己的私財全數賜給五郎嗎?」
皇帝的手筆太大了,賞賜的東西多不勝數。
高興!
任誰都看出了皇帝的高興。
李治笑吟吟的道:「朕一直在擔心後繼無人,更擔心五郎無名師教導,朕雖說能教導他帝王之術,可博取眾長才是帝王該做的,而不是只聽從一家之言。」
武媚也頗為歡喜,「平安坦誠,心中有所想就毫不猶豫的告知五郎,這番話非心中無私者不能說。」
李治點頭,「那些先生教授太子儒學,整日之乎者也,整日先賢之言。朕當年也曾迷惑,先賢之言一定就是對的?孔子當年窘迫,無人願意用他,於是他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為的也是一官半職。後來漢武時儒學僥倖成為顯學,一眾儒者便叫囂他的話皆是圭臬……愚不可及!」
「沒有誰的話是圭臬,這等人毫無主見,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昧了良心!」
武媚顯然也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
「朕有些後悔當初讓他們為太子啟蒙,但幸而讓賈平安進來,新學與儒學碰撞,如今看來儒學若非人多勢眾,定然不敵新學。」
……
賈平安去了戶部。
竇德玄見他就笑罵道:「你倒是折騰了半晌,最後卻是老夫遭罪。陛下那邊下了敕令,令戶部謀劃錢糧,隨即各地都要籌劃學堂,由朝中補貼,如此百姓子弟只需出些錢糧就能讀書……耗費少,可卻能出人頭地,誰不願?」
賈平安坐下問道:「竇公以為此舉如何?」
竇德玄肅然道:「利國利民,千秋萬代的大功業。」
「可錢糧太少。」
竇德玄也不避諱說這個,「陛下逼迫,但老夫這裡有底,戶部每年能抽出多少錢糧老夫一清二楚,再多……真沒了。」
「會有的。」
賈平安很篤定的道。
竇德玄笑道:「你這還在寄望於倭國的銀山?話說唐旭等人也去了許久,該有消息了吧?」
「沒那麼快!」
這年頭海上航行還得要看天氣,看風向。哪怕是換了尖底船,可按照賈平安的推算,此刻唐旭他們最多是在回航的路上。
是否發現了銀山……
賈平安覺得沒有問題。
……
「陛下今日挾勢下了敕令,無人反對。」盧順義看著有些鬱鬱寡歡,「著戶部抽撥錢糧,令各地籌備學堂,由朝中補貼百姓子弟讀書。」
王晟的面色潮紅,「無事,咱們家學淵博,那些平民子弟無法撼動咱們的地位……他們難道還能和咱們的子弟爭奪科舉的名額?」
李敬都冷笑道:「當然不能。」
……
「任相,這兩日我飽受打擊,告假兩日吧。」
任雅相非常高興,可喜悅之情還未曾發散,就被打了下去。
「兩日?」
兵部最近事不少,他和吳奎早就焦頭爛額了。
吳奎在乾咳使眼色。
萬萬不可啊!
任雅相剛想噴,賈平安嘆道:「就在這兩日,那些人不但從官場上打壓我,更是四面出擊。賈家的生意這兩日慘澹無比,那些合作的商家紛紛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