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頁
這話沒錯,真德女王和傀儡差別不大,國中主要就是金春秋做主,金庾信是他最大的盟友。而金春秋的女兒女婿死於百濟人之手,對此他痛苦不堪,發誓和百濟不死不休。
「陛下,臣擔心金春秋後續蠱惑新羅和百濟開戰,到時候新羅敗北,必然向大唐求援。」
許敬宗很不滿意的道:「若是如此,大唐不但要出動大軍,還得一路運送巨量糧草過去。前隋征伐高麗敗北,為何?臣以為糧草不濟便是最要緊的緣故。所以,臣覺著……」
他看了使者一眼,「若是讓金春秋繼位也罷,可若是新羅向大唐求援,糧草得給五成!」
許敬宗求見,李治和宰相們都覺得是有事兒。
等許敬宗說出了建言時,李治覺得這是個輔助。
原先大唐對新羅頗為輕視,覺得蕞爾小國,倚仗大唐而活,能有什麼作為?
可賈平安卻告訴了他們,新羅對大唐並無半分好感,他們只喜歡利用大唐來撐腰,來對付自己的對頭。
以往真的都是百濟主動對新羅開戰?
賈平安給了不少分析,君臣一致認為,其中不少都是新羅人主動挑釁引發的戰爭。
而高麗為何不加入?
因為高麗也忌憚大唐。
新羅看到了這個趨勢,便一邊對倭人低頭示好,一邊對大唐稱臣,一邊藉機對百濟出手。
這就是個禍害!
賈平安的看法影響了大唐君臣。
使者瞪大眼睛,「大軍的糧草每日所需巨萬,新羅小國,如何能支應?」
長孫無忌本覺得許敬宗的建言有些荒謬,對新羅過於苛刻了些,但此刻見到使者這番模樣,心中不禁想到了賈平安的話。
——新羅便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就往哪邊倒。若是大唐衰微,第一個跳出來動手的便是新羅。
從雙方的立場來說,長孫無忌希望賈平安橫屍街頭,但卻對這番話琢磨了許久,最終覺得頗有道理。
他冷笑道:「新羅小國,既然如此,便本分些,若是新羅安分守己,百濟那邊自然不會生事。」
賈平安的判斷是新羅不安分,所以引得百濟只能強硬。
這話他半信半疑,此刻便盯住了新羅使者。
新羅使者本身便是權貴,而且是金春秋心腹中的心腹,此次出來得了全權授權。他見長孫無忌竟然這般說,不禁身體一震,擔心大唐已經了解了金春秋的想法。
「新羅並無此心。」
若是新羅無此心,使者必然會悲憤萬分,而不是蒼白無力的辯解。
長孫無忌坐下,看了許敬宗一眼。
——下面的事兒就交給你了。
許敬宗大樂,「五成不能少,否則金春秋攻打百濟引發混亂,大唐該如何?陛下,吐蕃威脅頗大,大唐在隴西駐軍無數,每年需無數糧草。還有突厥降而復叛,反覆無常,更是讓大唐無暇分身。
既然新羅無心,那臣以為,便讓他們自行廝殺吧,就算是新羅滅了,百濟和倭國也會忌憚高麗,如此,遼東與大唐有何關係?坐視罷了。」
咦!
是啊!
這個想法極妙。
新羅就算是滅了,百濟卻會趁勢崛起。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如此,百濟野心勃勃盯著高麗,兩國自然會對峙。隨即倭人加入進來,高麗人一邊防著大唐,不敢大肆對百濟和倭國用兵,一邊還得承受壓力……
李治甚至覺得如此局面比現在的還好。
妙啊!
李治面色微動,使者暗中叫苦,趕緊跪下,「陛下,新羅願勉力為之。」
長孫無忌心中大喜。
李治也是如此。
宰相們的眼中都多了喜色。
前隋征伐高麗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為了糧草,楊廣把國中弄的雞犬不寧,最後沸反盈天,身死國滅。
先帝征伐高麗依舊是困於糧草,為此還動怒殺人。可糧草依舊是征伐高麗的最大問題。
若是新羅願意承擔五成糧草……
你要說那是救援新羅,不是征伐高麗。可一旦大唐軍隊踏上了那塊土地,唇亡齒寒之下,高麗遲早都會出手。
所以,此言一出,君臣心中只覺得一塊大石頭落地。
異日浮海而去,大軍的糧草算是有著落了。
李治隨口撫慰了使者,但最後卻問道:「此事可能確定?」
使者心中沮喪,「外臣來時,金特進全權授命。」
既然是全權代表,那便沒有問題。
晚些使者離去。
李勣才說道:「陛下,此事一成,大唐征伐遼東便多了三成把握,大喜啊!」
柳奭問道:「若是新羅不打,大唐只能打高麗,那這承諾豈不是無用?」
李勣微微搖頭,卻不肯回答。
許敬宗卻說道:「新羅和百濟為敵,還有倭人虎視眈眈,他們哪裡會坐得住?定然會襲擾百濟,隨後開戰。」
長孫無忌見柳奭還想說話,就沉聲道:「此言不差。大唐此刻巍然,高麗不敢得罪。加之吐蕃為患,突厥餘孽,西域還有虎視眈眈的對手,大唐哪有功夫去管什麼高麗?」
他難得的對許敬宗微微頷首致意,然後說道:「陛下,有了這個承諾,下次大唐出兵新羅和百濟,後顧無憂也!而且五成定的極好,大唐自帶五成糧草,若是新羅翻臉,大唐依舊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