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王達端著杯子陪飲,喝過三杯之後,他才說正題,問王達如今做什麼,在哪裡住,之後就讓他跟著同去軍中效力。
這可違背了王達的心意,他面露猶豫之色,惹得王達師兄當下變了臉:「師弟,你可是忘了豐城之事,忘了咱們身上的血海深仇?!」
「沒、沒忘。」
王達眸中划過一抹痛苦之色,他的一條手臂都失在那場城破人亡的禍事裡,如何能忘?
「既然沒忘,就與我同去軍中,此仇,不得不報!」
不等王達再說什麼,他就繼續說這些年逃命的種種,比起王達帶著孩子隱姓埋名的潛藏,他做得可就多了,先是去查了那次的事件始末,他們這些機關師可不是離群索居之人,當年居住的豐城是趙國封給他們的,可以說有了這麼一座城,他們就能夠好好地繁衍生息,若干年後,說不定也能成為世家大族的樣子。
但,這些都毀了。
老老少少,親朋故舊,全都在那一次滅城之戰中化為煙雲,這就是血海深仇,不得不報。
王達的這位師兄僥倖從中逃得一命,心有不甘,又覺得此事突兀,豐城所在,不是腹地,也不是邊境,離邊境小城總還有幾座城的隔檔,沒道理外來的敵人連烽火都看不見,直接就過來破城了。
他們走怎樣的道路,經過哪裡,怎樣就直接過來了,難道是神兵天降不成?
他同樣隱姓埋名,花了五年的時間去查這件事,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果然查出來一點兒端倪。
趙國國君有三子,因國君老邁,三子之中誰能成為下一任國君顯然是個大問題,其中支持率最高的就是大公子,時下立長之風盛行,但趙國卻還是有嫡子的,也不是很小,就是二公子,與大公子相差不過三歲,若論賢能名聲,兩者之間,難分軒輊。豐城支持的也是大公子。
這本算不得錯,錯就錯在他們的支持幫助大公子拿到了幾次很耀眼的軍功,這就讓二公子寢食難安了,便有了那一出宛若天降流火的滅城之事,生生斷去大公子的一條臂膀。
滅城之事不過一年,國君之位便落在了二公子身上,作為既得利益者,若說他與此事無關,很難讓人信服。
「一國公子,嫉賢妒能……」王達師兄表情憤慨,「此等君主,何能為君,必要一同滅了才好!」
他如今效力魏國,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助魏吞趙,為此而奮發努力。
這可真是個宏大的願望了,紀墨看著王達師兄,目露敬仰,略一思索又覺得邏輯不那麼對勁兒,既然支持的是大公子,為什麼不直接尋了大公子撥亂反正呢?不是人沒死,只是出逃了嗎?
這又是一樁尷尬處了。
古人生下孩子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連國君之子也不例外,趙國的大公子正式出現之前,已經不知道死了幾個,好容易看著一個有些長成的樣子,當然要好好培養,委以重任,不能寄希望於還沒出來的嫡子。
何況這時候國家跟國家之間聯姻,他國的公主娶來當了王后,生下的嫡子其實也帶著他國的嫡系血脈,若是本國弱小,很容易方便他國以此為由插手本國事務,說不得直接就被吞併了。
反倒是那些庶出的公子,其母多半都是本國人,說不得還是王公大臣的女兒之類的,顯得更為親近本國。
趙國的大公子就是這樣的本國人,而獲封豐城的那些機關師,也多是本國人,本國人對本國人,天然便有些立場傾向,更不要說國君老邁,很多軍中事都交給了大公子來辦,這分明就是要把國事一同交付的感覺,豐城因此向大公子靠攏,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若說真的投靠之類的,其實又沒有那麼親近,在大公子那裡看來,頂多是好用但普遍的那種,機關師作為技術型工種,非常接地氣,太過底層,參與不到朝中的事務上去,對立志做國君的大公子來說,其實就比普通的兵士多了些技術,算不得什麼強有力的支持。
這樣的尷尬地位,不要說大公子沒出事兒他們登不上大公子的門,就是大公子出事了,他們還想要效忠,都不知道到哪裡去尋,又能否被信任。
王達師兄也不蠢,知道這頭靠不上,可又壓不下那憤怒,方才投靠了魏國,進入魏國軍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對趙國下手,他可以趁機報仇。
只是這中間曲折,讓紀墨聽來,若是真的確定是那二公子所為,若不想光明正大討回來,直接暗殺對方就好了,哪怕是做個非常強力的□□,找個合適的地方,衝著二公子,哦,人家已經是國君了,衝著這位國君來一下,說不定什麼事兒都解決了,何必如此麻煩。
更何況,這其中,紀墨還真的覺得未必就一定是這位二公子所為,機關師好歹也是攻城之戰的保證,沒有機關師製作的攻城器械,想要攻城是很難的,這種情況下,知道自己國家的機關師都在豐城住著,還要把豐城連鍋端了,直接滅城,不說斷他人臂膀的事情,難道不是斷自己的臂膀嗎?
將來趙國跟他國相爭,別人都有機關師,趙國沒有,孰強孰弱,這種軍事力量的對比上,難道不鮮明嗎?
這種決策,只是為了打壓內部的競爭對手,未免有些昏聵吧。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過如此。要知道,二公子以後可是要接手趙國的,難道就是為了接一堆爛攤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