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頁
誠親王這個人,能力不是沒有,還飽讀詩書,可偏偏他遇事就縮的毛病改不了,遇到任何問題不想著先解決,而是推脫,這樣的人,是不能託付大事的。
可同時,這也說明他膽小,膽小的人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面臨再多的誘惑,他都不敢伸手。
醫療教育養老育兒這些,看著都是耗錢的,又不賺,哪裡能貪?
然而不是,只要想貪,銀子大把地有。
再加上未來的十幾年,是大清高速發展時間,一切都得為了發展讓路,所以這四個方面勢必顧不上。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雍正都沒時間查帳,所以管理的人只要想貪,那是能方方面面摳錢的。
所以這個人選,不僅得膽小,還得耐得住寂寞,因為這是短時間看不到回報的事。
只有等大清真的好起來了,朝廷才會傾斜一部分資金到這四方面上,不然就得是皇帝的私庫,以及皇家和民間資本維持。
而誠親王這個人,相當地好哄,只要雍正拿出一個態度來,把他和理親王直親王一樣對待,他就會覺得滿足,覺得自己是在做一樣的大事。
其實說起來,這幾件事做好了,是真的不比理親王他們差,只是要看到效果,需要很久很久而已。
四爺對於三哥這個人,那是了解得透透的,剛開始聽衛其軒提起,第一反應是自己的私庫要打水漂,可後面越琢磨越覺得合理。
按照兒子的設想,這是保障未來百姓生老病死的大事,容不得一絲馬虎。
古代帝王的終極夢想,不就是百姓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生病了看得起病,再加上吃穿不愁,最後,活得有尊嚴。
尊嚴不尊嚴的,雍正沒有這個概念,但天朝上國這個驕傲不能丟。
而朝中做的一切,雖然是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可要真做到了那些,就真的安了。
生老病死都給你照顧到了,還有什麼可憂慮的?那還有什麼理由推翻愛新覺羅家的統治?
想明白了這些之後,雍正堅定了想法,不打算讓醫療養老教育育兒這四套系統,歸入朝廷,還得是皇家來辦。
這未來都是愛新覺羅家的人出錢,然後由愛新覺羅家的人出力,攬到的名聲都不是歸入朝廷,而得是歸愛新覺羅皇族。
這麼說在古代可能有點難以理解,畢竟你是皇帝,天下是你的,朝臣是幫你辦事的,那朝廷和皇家哪個獲得名聲,不是一碼事嗎?
然而不是,衛其軒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孔家。
雖然情況不太吻合,但有相似處,孔家為什麼特殊?無論朝代如何變革,都會恩封孔家為聖恩公?
那是因為歷代學子學的是儒家學說啊,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掌握了教育。
現在這四套系統,就是那個意思,我們沒有改變教育的內核,學的還是那些,但我們讓更多的人得到教育了。
以後那些學子們在求學時,讀的學校,都是愛新覺羅皇族出資建的,老師是愛新覺羅皇族請的,甚至他們在學校拿的獎金,便宜的飯菜,都是愛新覺羅皇族補貼的。
這還是教育,而養老醫療育兒等方方面面,幾乎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
那你說,這是多大的恩惠?
只要愛新覺羅牢牢掌握這個,即便他們被趕下台,不再是皇族了,依然能延續自己的地位。
如果不明白,那就想想Y國,雖然皇室不掌權柄,但他們有名聲在,依然是皇室,如果再掌握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那地位也是無可撼動的。
衛其軒把這些解釋清楚,雍正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這是給愛新覺羅家的又一個保障。
當他們還是皇帝的時候,這是皇家對百姓的恩德。
當他們不是皇族的時候,百姓們依然離不開他們,而當權者還得小心謹慎對待他們。
不然萬一他們直接罷工,那全天下就要亂套了。
想到那個未來,雍正哈哈大笑,並同時對衛其軒提出的誠親王重新審視。
沒錯,無論誠親王有多少毛病,在只能用皇家人,只能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兒子的情況下,目前誠親王是最合適的。至於未來……
「未來我會培養弘昀接三伯的班。」衛其軒道。
雍正點點頭,立刻答應下來。
誠親王接到旨意後,整個人都懵了。
什麼?讓他去管皇上的私庫?什麼?私庫要用作那什麼醫療什麼養老系統,他聽都沒聽懂。
雖然能被皇上四弟這麼信任,私庫都給了自己,可那些都是什麼玩意兒?
領完聖旨,他麻溜地進宮謝恩,然後雍正拉著他,展望了一下未來,說到動情處,還認真叮囑,「這都是為了愛新覺羅家的未來,我只信任三哥,相信三哥一定能辦好的。」
誠親王被說得連連點頭,指天發誓說,「我一定好好辦,不然對不起列祖列宗。要是辦砸了,死後都不配埋在皇家陵墓。」
誠親王就像被打了雞血一般,不顧天色已晚,他一個成年男人不好待在宮裡,硬是賴在衛其軒的阿哥所不走,誓要搞清楚,要怎麼做。
衛其軒忍不住嘴角抽抽,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把這人打發了。
說起來也是鬱悶,他做好這些也不過花了半個月,可給誠親王講解,居然用了一樣多的時間。
誠親王問得可細了,還使勁揪著細節不放,弄到最後,衛其軒都忍不住想,怪不得康熙把他扔去修史,就這麼逮著一個字一個字糾結的人,也就是修史的活適合他,就沒這麼辦事的。